Search

#八百回合經濟談
〔#你的選擇不是你的選擇 #行為經濟學再次登場〕

  • Share this:

#八百回合經濟談
〔#你的選擇不是你的選擇 #行為經濟學再次登場〕

在今天內容開始之前,我們先來玩一個叫「選擇伴侶」的遊戲吧!


▌ 遊戲規則

下列三個題目,每一題分別會有 A 和 B 兩個人,壯士們要在 A 或 B 中選擇--哪一個人比較符合你選擇伴侶的條件?👫👬👭

第 ❶ 題: 
A:非常聰明,有點醜,但超級有錢
B:有點聰明,超級好看,窮鬼一個

第 ❷ 題:
A:有點笨,還算好看,有點小錢
B:有點聰明,超級好看,窮鬼一個

第 ❸ 題:
A:非常聰明,有點醜,但超級有錢
B:有點笨,還算好看,有點小錢

三題的答案都想好了嗎?要公布答案囉😜

其實選擇伴侶的標準沒有對錯,我們不會說你選擇超級有錢伴侶就是沒骨氣。

💥但如果你的答案是(A,B,B)或(B,A,A),就代表你做出了不理性的決策喔!

為什麼這樣會是不理性,讓我們看下去!


▌ 在「選擇伴侶」的背後...

首先,經濟學說一個「人是理性的」,必須要符合單調性(monotonicity)與遞移性(transitivity)兩個條件,而「選擇伴侶」這個遊戲考驗的就是:答題者的決策是否符合遞移性。

眼尖的壯士們一定有看出來,其實這三題總共只有三種選擇。

❶ 非常聰明,有點醜,但超級有錢(X)
❷ 有點聰明,超級好看,窮鬼一個(Y)
❸ 有點笨,還算好看,有點小錢(Z)

如果你選擇(A,B,B),代表對你來說 X>Y、Y>Z,但 Z>X(矛盾)
同理,如果選擇(B,A,A),代表對你來說 Y>X、Z>Y,但 X>Z(矛盾)

壯士們別擔心,其實做出不理性決策並不是什麼嚴重的事,你也絕對不會是孤單一人!

接下來,我們要從一個心理學實驗中,讓壯士們知道,其實我們都不那麼清楚自己的喜好。


▌ 器官移植實驗

2006 年,兩位心理學家 Johnson 和 Goldstein 調查了歐洲各個國家,各有多少比例的人願意捐贈器官,調查數據如圖(六)。

可以很明顯地看出,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分布狀況。

圖片左邊的國家中,願意捐贈器官的比例最低只有 4%,而圖片右側這些國家,最低也有 86% 的人願意在過世後捐出器官。

壯士們可能會想,應該是各國文化、宗教的不同導致這樣的結果。

然而仔細比對後可以發現,普遍認為文化相似的國家,反而做出相反的行為!

例如瑞典跟丹麥可能是我們認為文化上很接近的兩個國家,在「器官捐贈」議題的決策卻截然不同。

同樣地,我們觀察荷蘭與比利時、英國與法國、德國與奧地利,這些國家彼此的選擇都相去甚遠。

那麼,究竟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現象呢?


▌ 公布答案

答案是:表格不同!

圖片左邊的這些國家,在監理處拿到表格的題目是:願意器官捐贈的人請打勾;而右邊國家拿到的題目則是:不願意器官捐贈的人請打勾。

這些受測者做出的決策,似乎只跟打勾與否有關。

人們傾向「不打勾」,可能是他們真的「審慎思考後」做出決定「不打勾」的決策;也可能是「思考片刻後」認為做出決策太麻煩了而「不打勾」;當然也有可能是根本沒看到題目,而被歸到「不打勾」的一方。

不論原因如何,我們都可以發現,這些受測者並不清楚自己的喜好。

僅是稍微更動了表格設計,就可以讓相似文化背景的人,做出截然不同的決策。

這就是為什麼這篇文章的標題是 #你的選擇不是你的選擇 ,因為人們看似擁有選擇權,實際上,結果卻是操之在那些表格的設計者啊!


▌ 結語

這個實驗結果,可以如何運用在日常生活呢?只要在設計問卷題目時,讓你希望的那個選項的決策成本最小就可以了。(誤)

除此之外,也想藉這個實驗告訴壯士們,其實很多時候,我們擁有的是「做決定的錯覺」,而不是擁有「決定權」。

希望壯士們可以更全面地思考每個決策,唯有意識到自己是多麼容易被影響,才能克服生活中的那些容易犯下的不理性行為!

喜歡今天這次主題,歡迎在文章底下留言,或分享給更多朋友們,祝福各位壯士們都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伴侶💕

下次我們將為壯士們介紹:「如果在選項中加入無用選項」,又會對人們的決策造成什麼影響!


#經濟 #經濟學 #台灣 #科普 #科普經濟學 #政經八百 #懶人包 #行為經濟學 #伴侶 #理性 #不理性 #選擇 #選擇權 #器官捐贈 #實驗 #研究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“不再與世界大小事擦肩而過” 政治|經濟 科普理論×時事探討 每週二、五、日上線
View all posts